京港洽谈会发布160个双向投资项目-新京报?
第28届京港经济合作研讨会(以下简称“京港研讨会”)将于下周在香港开幕。 11月3日,在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杨硕介绍,本届大会将举办13项专题推介活动以及投资咨询洽谈等配套活动;双方将通过会议平台发布双向投资项目,目前已征集160个项目,总投资超过600亿元。据介绍,本次大会以“京港携手,连通世界”为主题,紧扣两地经济互补性,着力推动要素高效对接。开幕式定于11月12日上午在香港会议厅举行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届时,北京和香港政府首脑将出席并致辞。开幕式后将举行主题推介活动。在北京、香港开展主题推介活动,分享成功投资开发经验。京港两地政府部门和机构将于11月12日下午和11月13日全天举办13场专场推介活动,重点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数字经济、金融服务等重点合作领域,以及绿色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人才交流、民营企业走出去、城市管理等热点话题。此外,还将设立投资咨询洽谈区。会议设立,宣传京港重点合作领域的政策措施、区位优势、合作项目等,吸引参会企业进行对接洽谈,促进两地交流合作。据介绍,活动将围绕金融服务、创新科技、专业服务、消费贸易等重点合作领域,同时深入探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等前沿热点话题。会议特别关注共培育生产力新力量,如推动数字经济领域“海外共建”,旨在全面提升两地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管理效率。面对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统筹协调结合京津冀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北京“两区”建设机遇,本届洽谈会将积极拓展合作边界。新增“京港法律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等特色活动,打造两地合作新优势。本届大会招商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会议现场确认了一批涉及创新科技、数字经济、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泛基础合作项目签约。同时,两地区商务、知识产权等部门将签署一系列新的合作协议。会议平台将重点发布160个双向投资项目,投资总额预计超600亿元围绕航天资源、企业融资、科技合作、海外拓展四大类。关注1 前27届京港交会合同总额突破1200亿美元。发布会上,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杨贝贝宣布,自1997年第一届中午以来,京港洽谈会已成功举办27届,累计签约项目650个,合同金额超过1200亿美元。已成为促进两地经贸合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杨贝贝表示,香港是最重要的外资来源地。 2020年至2025年9月,香港对北京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574.9亿美元,占同期北京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81.1%,位列全国前茅。居北京投资国家和地区之首。截至2025年8月,北京外商对香港直接投资存量将达556.12亿美元,占北京直接投资存量的49.04%,成为北京对外直接投资的首选(目的地)。北京利用外资主要涉及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28年来,京港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650个,合同金额超过1200亿美元,靛蓝二期、北京地铁14号线等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实施。据介绍,本届京港洽谈会将继续推动一批高质量合作成果落实。会议期间,京港两地将签署创新科技、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合作协议。技术合作、企业走出去、共建国际城市消费中心、商事仲裁与调解等。此外,还将现场签约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涵盖科技服务、金融、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进一步拓展两地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盘新二号朝阳区计划签约12个项目,总价值约28亿美元。朝阳区副区长舒碧蕾在京港洽谈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此次香港之行将推动多项重大合作落地。据《世界齐聚京港,连接世界》紧紧围绕国家高水平开放战略,深度连接全球工业尤德纳各大企业、世界领先企业创新平台展示制度朝阳开放成果和全球资源配置的投资机会。为加强资源对接,活动设置了主题推介、企业分享、圆桌讨论等六大重点环节,邀请香港贸易发展局、投资推广署、香港总商会以及汇丰、太古、华润等龙头机构与企业寻求合作。同时,我们将全力扩大合作成果。朝阳区第一阶段进行了多轮调研和对接。截至10月底,共征集合同项目12个,总价值约28亿美元,涵盖商业、金融、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作为首都经济发展重点区,朝阳区GDP、财政收入、社会收支等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总量的近20%。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多年保持1000亿元规模。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市前列,GDP正加速向万亿地区水平迈进。朝阳区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的主要交通区域,商业环境浓厚,全市优质商圈、首家旗舰店、“不夜城”地标数量均占全市近50%。米其林和黑珍珠餐厅分别占比60%和70%,成为市民和游客消费休闲的首选。舒必乐特别表示,朝阳区不断深化与香港的合作。双方共建中关村互联网3.0产业园和京港产业中心,成立香港创意技术研发中心香港理工大学,并在香港成立国际科技创新俱乐部。关注3 京港联手打造数字经济走出去“黄金通道”。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伟良在发布会上介绍,京港合作的主要内容是“优势互补、共创繁荣”。通过精准对接两地资源,为数字经济企业走出去搭建高效通道。刘伟良用“技术基础、场景资源、制度保障”概括了北京的三大优势。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超过45%,继续全国领先;人工智能主体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16个注册大型车型2个,占全国近三分之一。数字基础设施方面,北京每万人5G基站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智能计算建设规模达到4.2万个,产业发展基础坚实。香港的主要价值在于其“国际纽带、规则对接、平台枢纽”的作用。刘伟良表示,香港凭借成熟的全球资源网络和国际化营商环境,成为内地企业走出去的重要跳板,特别是在降低合规成本和市场风险方面。香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据介绍,整合两地优势,避免“各自为战”,已经有了明确具体的步骤。 “数据连接京港,智能连接世界”专场将见证双方合作的具体成果北京和香港之间的离子。北京数字经济企业海外创新服务基地与香港数码港签约,标志着“北京+香港平台”合作模式的重大落地。通过此次合作,北京企业可以利用香港的国际网络高效进入全球市场,香港企业也可以利用北京的场景资源开拓内地市场,实现双向强化。未来,京港两地将围绕三个主要方向深化合作。 “共定规则标准”,共同探索跨境数据流动、人工智能伦理海关等领域的“京港方案”,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共建海外平台”,将技术研发能力整合到北京的发展和香港的全球资源中,为北京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对企业的海外支持; “打造创新理念生态圈”,推动合作模式常态化 “北京方案+香港赛事暨第八届“京港青年创业杯”创业大赛决赛将举行。发布会上,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督察委员会在回答新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本次活动将有来自政府、高校、科技等方面的代表参加。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香港贸易发展局、投资推广署主办,有签约、推介、演讲、对话、创业等多个环节。神经竞赛。市科委将在科技专题活动中与香港贸易发展局续签《关于深化京港科技协同创新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进一步融合拓展两地科技合作交流机制。活动期间,组织北京人工智能企业赴香港推介交流,并授牌“中关村人工智能海外综合服务站(香港、澳门)”。报道称,本次活动将突出三大亮点。聚焦科技企业走出去新机遇。本次活动将围绕前沿技术国际化、全球布局战略等话题,进一步对接香港国际资源和帮助北京科技企业特别是大型示范企业打开海外渠道,实现从“北京创新”到“全球应用”的跨越。 “中关村人工智能海外综合服务站(港澳)”的设立,将为大型模型企业走出去提供综合资源和服务支持。打造务实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活动紧扣北京科技企业发展需求,依托香港“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作用,深化两地“科技、产业、金融”融合机制,构建全要素立体服务体系,帮助更多“北京基因、香港血统、中国标准、世界产品”,扩大青年创新“朋友圈”。第八届“京港青年”总决赛“创业杯”企业家项目竞赛将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深度融入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为京港及海内外优秀科技创新项目提供展示活力,激发青年创新活力。李志雷还公布了下一步深化京港合作的三大计划,包括完善跨境孵化网络、聚焦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定期组织跨境路演、开拓覆盖多地区的国际合作渠道等;深化科技金融合作,结合北京科技创新资源和香港金融优势,加强政策对接,为科技创新提供全融资周期支持。或这两个领域的科技企业;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促进创新资源双向流动,通过联合研发、技术交流等方式聚集海内外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张树静 校对付春敏